“泥腿子”發明新農機
創業者推介
敖小平,新余市億豐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經理。30年前,15歲的他初中還沒有畢業,就在父親的鐵匠鋪里幫忙。在敲敲打打、修理農機具的過程中,他獲得了靈感,從此走上農機具發明之路。他先后有2項農機產品獲國家發明專利。昔日的“泥腿子”,如今已擁有近千萬元資產。

敖小平正在調試他的發明專利產品--自走式稻麥割曬機
成功之路
敖小平是新余市渝水區水北鎮洋頭村農民。1977年初中還沒有畢業,他便在父親開辦的鐵匠鋪里幫助修理農機具。好動腦筋的敖小平在修理這些破舊玩意兒的時候,總能有一些小發明、小創造什么的,引得十里八鄉的老表好奇。
敖小平第一個帶“證”的發明是“自凈式脫粒機”。南方農村普遍使用木制腳踏式的打谷機,脫粒費時費力。敖小平設計了一種配有風機、揚谷器和篩網的自凈式脫粒機,勞動效率提高5倍,重量卻只是原來的一半。這個發明于2003年1月獲國家發明專利,并摘得第二屆亞洲國際新技術博覽會金獎。
敖小平并不滿足:自凈式脫粒機送料時需用手抓稻穗不斷翻動,顆粒、碎屑到處飄飛,弄得一身灰塵,如不小心雙手還會被機器碰傷。于是,他試著加裝一個自動夾持送料裝置,問題迎刃而解,且脫粒效率更高。2005年10月,這種夾持式半喂入式脫粒機又躋身國家發明專利之列。
去年,敖小平又申報了一項專利——自走式稻麥割曬機。剛出來時,大家對這新鮮玩意半信半疑。敖小平說:“割不好,這些谷子我買下來。”伴隨著馬達的轟鳴,稻子成片整齊地倒下。農民樂開了花,爭搶著要“試驗”。
“中國有9億農民,開發他們需要的產品,市場太大了!”敖小平告訴記者,“我在農村長大,自己種過田,父親會打鐵,所以對農用機械有著天然的緣分。怎么才能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,提高生產效率,改變傳統的勞作方式,我心里常常想著這些事。”
啟示錄
農村市場廣闊,大有可為。據有關專家介紹,我國的專利成果轉化率只有15%左右,但敖小平的專利投產率卻達到了100%。一方面,是因為他做到了研制、開發、生產一體化,更重要的是,他的產品符合農民的需要,能夠解放勞動生產力。
劉振明 本報記者徐國平 文/圖
(附帶鏈接:)
- 上一篇:【江西臺】“農民發明家”敖小平的故事
- 下一篇:從小鐵匠到“發明大王”
